[武圣堂遗址]
在十六峪景区小土龙沟沟口下50米左右,剑劈石东北30米左右,是祭祀关羽的庙宇。武圣堂虽现已不存在,但在黄石崖村上边有一个自然村仍然叫武圣堂小队。
[剑劈石]
位于武圣堂北200米,大鱼池沟口,接近沟底。此石长12米,宽9.3米,中缝1.2米,传说该石为一在山上修炼的神童一剑劈开,因此而得名剑劈石。
[转山子]
位于黄石崖东北1公里,主要树种为松树,进入松林遮天蔽日,山形如锥。因去太平顶必绕行此山,故称转山子。
[瞭儿石]
位于武圣堂北800米处,十六峪路边。该石外形似一块很大的“水晶石”,高5.2米,宽5.6米。传说有一老太太因盼望在山上修炼的儿子归来,经常在此石上站立,故起名“瞭儿石”。
[虹湾]
位于黄石崖东北1000米,转山子西侧沟内。海拔275米,周长40米,面积133平方米,深2.5米。常年溪流潺潺,流水处一平面巨石,花纹斑斓,令人称奇。
[牛郎织女石]
在瞭儿石西北100米,在沟底平整摆放着一块巨石,长4.3米,宽3.5米,厚 1.2米,中间有一白筋,像银河两侧的牛郎和织女,隔河相望,故名牛郎织女石。
[水帘洞]
位于大黑峪水库下30米,洞深3.2米,有4条山谷水流汇集此处,自上而下流入水库,常年不干,形成水帘,故水帘洞名。
[大安河]
南北走向,北起尾沟下端,途经大小黑峪沟、水帘洞、虹湾河注入黄石崖水库,全长2.5公里。沟两侧树木枝繁叶茂,沟底奇石遍布。沟中部两侧如天工神斧雕凿,彩石如画,栩栩如生,系徂徕山世界地质公园之典型园区。
[普云庵]
距太平顶西南3.5公里,距十六峪1.5公里,海拔501米。庵内建有房舍3间。现遗迹尚存,建筑年代不详。
[屏风石]
该刻石位于普云庵门口。其位置和作用如同普云庵的一块屏风。整个石头高2.4米,长4.7米,为黑色花岗岩,成东西走向,上刻有“屏风石”三字。字体苍劲有力,气势恢宏。
[锯连山]
位于太平顶西北,主要树种有松树、枰柳。此处山高路险,林海茫茫,层峦叠嶂,山峰形似锯齿,故称锯连山。
[三盘磨]
位于锯连山下,深山腹地,有三块巨石重叠,高5.5米,犹如农家石磨,故取名三盘磨。
[大寨山]
大寨山位于太平顶西北,海拔978米,与之遥相呼应,登其机可览徂徕山全貌。山上裸岩甚多,怪石嶙峋,沟深坡陡,易守难攻,因此叫大寨山。
[大寨沟]
东北西南走向,东北起太平顶西侧,最后注入黄石崖水库,全长3.5公里。沟两侧悬崖峭壁,怪石林立,具有原始森林风貌。因此沟在大寨山前在延伸,故名大寨沟。
[阎王鼻子]
该景点位于花园沟上,情人谷下口左侧。海拔867米。此处悬崖陡峭如削,耸入云天。远远望去,形似鼻子,人称阎王鼻子。
徂徕山彩石
[阴天涧]
位于主峰太平顶南1.5公里,海拔824米,呈东南西北走各。此涧高9米,悬崖陡立,只有中午时分才可见到一点阳光,中午一过就似阴天,故称阴天涧。其东侧为阴天涧峰。
[花园沟]
东北、西南走向,东北起于太平顶西侧,流经马棚沟、虹湾注入黄石崖水库,全长9公里,是徂徕山最长的河流。该沟由海拔一千米跌至一百多米,落差之大,弯曲之多,距离之长,系徂徕山之最。沟两侧石壁耸立,树木茂密,山花遍地,因此而得名花园沟。

太平顶远眺